夏日炎炎,遊泳成為許多人消暑的首選活動。然而,不少人在遊泳後常會感覺耳朵裏有水,甚至出現“咕嚕咕嚕”的響聲。這種情況看似平常,但如果不加以重視,可能會引發耳道感染,甚至導致更嚴重的健康問題。
為什麽遊泳後耳朵會“咕嚕響”?
遊泳時,水很容易進入外耳道。正常情況下,耳道內的耵聹(耳屎)和耳道結構本身有一定的防水作用,但大量進水或耳道存在異常時,水難以自行排出。殘留在耳道內的水分會改變耳道內的環境,導致耳道皮膚濕潤、軟化,容易滋生細菌和真菌。
耳朵裏的“咕嚕”聲,其實是水在耳道內移動或空氣被困住時產生的聲音。雖然多數情況下水會自然蒸發或流出,但若水分滯留時間過長,可能破壞耳道的自我保護機製,增加感染風險。
耳道感染的風險
耳道感染,尤其是外耳道炎(俗稱“遊泳耳”),是一種因耳道內細菌或真菌過度繁殖而引起的炎症。常見症狀包括:
- 耳朵瘙癢或疼痛
- 耳道紅腫
- 分泌物或液體流出
- 聽力暫時下降
- 耳內有堵塞感或持續異響
如果感染嚴重,還可能引發發熱、劇烈疼痛甚至耳周淋巴結腫大。不及時治療的話,感染可能擴散至耳廓周圍組織,導致更複雜的並發症。
如何預防耳道感染?
1. **保持耳道幹燥**:遊泳後及時用柔軟的毛巾或紙巾輕輕擦幹外耳,並將頭向一側傾斜,輕拉耳廓,幫助殘留水分流出。
2. **避免使用棉簽**:很多人習慣用棉簽清理耳朵,但這可能將水推入耳道深處,甚至損傷耳道皮膚,增加感染風險。
3. **佩戴防水耳塞**:經常遊泳的人可以考慮使用專業的防水耳塞,有效防止水進入耳道。
4. **使用吹風機低溫吹幹**:將吹風機調至低溫檔,距耳朵約30厘米,輕輕吹幹耳道殘留水分。
5. **避免汙染水域**:盡量選擇水質幹淨的遊泳場所,減少接觸細菌和真菌的機會。
如果已經感染,應該怎麽辦?
若出現耳朵疼痛、流膿或聽力下降等症狀,應盡快就醫。醫生通常會開具抗生素滴耳液或口服藥物來控製感染。在此期間,應避免遊泳、戴耳機或讓耳朵接觸水。
結語
遊泳後的耳朵“咕嚕響”雖然常見,但絕不能忽視。及時采取正確的幹燥和防護措施,可以有效降低耳道感染的風險。健康無小事,保護好耳朵,才能盡情享受水上活動的樂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