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炎炎,遊泳是許多人消暑的首選活動。然而,遊泳後如果身體出現一些異常症狀,可能不僅僅是疲勞或水溫不適,而是一些感染或疾病的信號。以下是幾種遊泳後可能出現的症狀,需要引起警惕。
1. 耳朵疼痛或流膿
遊泳後耳朵疼痛、發癢,甚至有液體流出,可能是外耳道炎(俗稱“遊泳耳”)的表現。這種感染通常是由於耳道內殘留的水分導致細菌滋生。如果出現這些症狀,應及時就醫,避免感染加重。
2. 皮膚瘙癢或出現紅疹
遊泳後皮膚出現紅疹、瘙癢或小水泡,可能是接觸了泳池中的氯或其他化學物質引起的過敏反應,也可能是感染了遊泳池中存在的細菌或寄生蟲。例如,泳池中可能存在的綠膿杆菌或寄生蟲會導致“遊泳者瘙癢症”。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,建議谘詢皮膚科醫生。
3. 眼睛紅腫、疼痛或分泌物增多
遊泳後眼睛發紅、疼痛、有異物感或分泌物增多,可能是結膜炎(俗稱“紅眼病”)的跡象。這種感染通常由泳池中的細菌或病毒引起,尤其是在水質不達標的情況下更容易發生。出現這些症狀時應避免揉眼睛,並及時就醫。
4. 腹瀉或胃腸道不適
遊泳時如果不小心吞入池水,可能會攝入細菌、病毒或寄生蟲,導致胃腸道感染。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瀉、腹痛、惡心或嘔吐。如果遊泳後出現這些症狀,尤其是伴有發熱時,需警惕是否感染了諾如病毒、大腸杆菌或賈第蟲等病原體。
5. 呼吸道症狀
遊泳後出現咳嗽、喉嚨痛、鼻塞或發熱等症狀,可能是由於吸入含有細菌或病毒的水霧導致的呼吸道感染。尤其是在室內泳池,通風不良可能增加感染風險。如果症狀持續,建議及時就醫。
6. 尿路感染症狀
遊泳後如果出現尿頻、尿急、尿痛或下腹部不適,可能是尿路感染的表現。盡管遊泳本身不會直接導致尿路感染,但穿著濕泳衣時間過長可能創造細菌滋生的環境,增加感染風險。
如何預防遊泳相關感染?
1. **選擇水質合格的泳池**:確保遊泳場所定期消毒,水質符合衛生標準。
2. **避免吞咽池水**:遊泳時盡量保持嘴巴閉合,避免嗆水或吞水。
3. **遊泳後及時清潔**:遊泳後立即用清水衝洗身體,尤其是耳朵、眼睛和皮膚。
4. **不要長時間穿著濕泳衣**:遊泳後盡快更換幹爽的衣物,減少細菌滋生的機會。
5. **使用防水耳塞和泳鏡**:保護耳朵和眼睛,減少感染風險。
結語
遊泳是一項健康的運動,但如果不注意衛生,可能會帶來一些健康風險。如果遊泳後出現上述症狀,尤其是持續時間較長或症狀加重時,應及時就醫,避免延誤治療。保持個人衛生和選擇安全的遊泳場所是預防感染的關鍵。